
蒙特梭利教師:我想擁抱一個哭泣女孩,她卻下意識後退一步
做一個統計:
每天都會擁抱一次子女的請舉手?
每天都會擁抱另一半的呢?
每次與自己父母見面會擁抱的呢? ▍我們擁抱太少 每天擁抱小朋友,不難;每天跟伴侶擁抱的,可能舉手人數減少了;會擁抱自己父母或朋友的,可能已寥寥可數。 早前在講座上聽到一位家長說,他感覺與兒子關係疏離,兒子甚至會拒絕自己的擁抱。 再問深一層,原來那份與兒子的疏離感,可追溯至他兒時——他也從沒被自己父母擁抱過。他從小到大也感到與父母疏離,長大後也沒遇到擁抱自己的人,以至他為人父母後,也無法很自在地擁抱孩子。而這份抗拒感,又傳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。 ▍腦袋記不住,但身體會記住 心理學上,有一對概念叫做「外顯記憶」(explicit memory)與「內隱記憶」(implicit memory)。前者是有意識的記憶,即「我知道我記得」;後者則是一種無意識的記憶,即「我不知道我記得」,卻早已烙印在我們的身心之內,塑造著我們對事物的自動反應。 當幼小的孩子常常被父母擁抱,日後他即使忘了這一幕,這些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也會留在體內,讓我們時時有溫暖和被愛的感覺。到我們長大時,我們也會相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