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Mindful and Respectful Parenting 系列
[ 0-5個月大-反身篇 ]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457c4a_b6b1b395dbc542c3a766a3c4e38a6cca~mv2.jpg/v1/fill/w_328,h_246,fp_0.50_0.50,q_90,enc_auto/457c4a_b6b1b395dbc542c3a766a3c4e38a6cca~mv2.jpg)
Mindful and Respectful Parenting 系列
[ 0-5個月大-反身篇 ]
你們的BB 喜歡tummy time 嗎? 大家聽到tummy time 時想到甚麼? 「Tummy time 可以幫BB練習抬頭、鍛鍊下頸仔及手臂的力。」 「2-3個月就要每日同佢做下,讓佢習慣趴佢先會快d轉身架!」 不少新手媽媽們當BB2個月大便開始緊張「你今日趴左未呀?」 可是大部分的BB都不喜歡Tummy time, 他們一被反轉便哭,讓媽媽們覺得既氣餒又無助。 我們往往願意聆聽別人說,卻沒有好好聆聽面前活生生的小人兒的聲音。 想像自己不小心跌倒趴在地上,一雙手腳卻麻痺了動彈不得,大家會有甚麼感覺?你很想用雙手把自己撐起來,卻無力做到。很想抬頭呼吸,卻因不能支撐頭部太久而把自己壓著不能呼吸。這便是當嬰兒仍未能自己反身卻被反轉後的感受了。他們感覺很不舒服,卻感到無助,想改變這個狀況卻無力為自己做甚麼。聽見媽媽叫自己加油,甚至說自己不愛練習,所以是個懶寶寶!孩子不慬表達,只能發出求救的哭聲。 大自然早已賦於每個新生兒一股內在動力及生命發展藍圖,讓自己建立控制能力。我們不難發現所有嬰兒頭幾個月會做的動作也差不多。嬰兒獲得每個動作能力前必有很多預

認識鳥
“The day you teach the child the name of the bird, the child will never see that bird again.” ~ Jiddu Krishnamurti “當你教懂孩子鳥的名稱是「鳥」時,小孩就永遠不會再看到鳥。” 克里希那穆提 (印度著名哲學家) 記得一次在閱讀講座中,提到孩子的認知及語言發展過程時,一位家長問了一個十分好的問題。他提到曾在書中教女兒,「那是牛。」下次再指著那圖畫時,女兒真的也可以說出「牛」,那她不就是學到牛了嗎? 她學到「牛」的甚麼? 身為成人的我們,面對面前的一棵樹,可能可以說出那是橡樹/那是松樹等學名,也可能說出它的一些特性,可是我們是真正認識就在面前的這棵樹嗎?我們經常以為我們已經認識了,所以不再停下來仔細看它。每當我們看到一些人/東西,我們腦海容易立即浮現很多經驗、知識和故事,甚至出現判斷 (judgement)。我們真正認識當下此時此刻面前的這個人/東西嗎? 小朋友呢?回想或觀察一下0-2歲的小朋友會怎樣探索物件?他們會專注重覆地摸、拍、敲、